你有没有想过,一场现代战争里证券炒股配资门户,两国军人的生命数字,竟能被人当成杀敌比例来评价?我昨天刷到那条新闻的时候,确实愣了三秒。
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公开说,2024年到俄罗斯阵亡人数已经超过80000人。而乌克兰这边,要少得多。他用了一个词:太恐怖了。
这个太恐怖了,不是记者添油加醋,而是卢比奥亲口说的。我查了下,是他在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讲的,原话出现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转述里。问题是,能让一位惯于强硬立场的美国官员说出太恐怖了,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?
先别急着下结论。我们得回头看这80000的由来。
这个数字来自美国国防情报系统的估算。它并不是俄方自己公布的,而是通过遥感监控、拦截通话、战地影像、死亡通报等数据拼出来的。你很难想象,这是俄乌战争进入第三年之后,美国才首次公开给出这种级别的数字。
80000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平均下来是每天约440人阵亡。从2024年1月到6月,180天,这个速度在过去任何战争中都极为罕见。就连伊拉克战争美军全程阵亡人数,也只有不到5000人。
展开剩余78%而乌克兰呢?卢比奥没说具体数字,只用了要少得多。但这句话本身就透露一个残酷前提:俄乌双方的伤亡比,已经失衡到一种不可接受的程度。
这种不可接受,不是道义层面的,而是战争效率的。换句话说,俄罗斯在用大量人命填补战场控制力。如果这是真实情况,那不止卢比奥觉得太恐怖了,连很多坐在莫斯科的军官,可能都已经有点麻了。
我翻了一下俄罗斯国内的数据。俄国防部去年12月最后一次公布阵亡人数是38300人。从那之后,再无更新。外界一致认为,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型失语。
但人不会凭空消失。有几个细节能印证战场真实情况:
• 2024年3月,乌克兰军方公布,一处俄军阵地因缺乏轮换人员,被连续进攻五轮后彻底瘫痪。
• 4月,俄方前线指挥官在一段流出的语音中抱怨,连长以上的军官几乎全部阵亡,新兵被迫上岗。
• 5月,英国国防部通过卫星数据分析指出,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的人力补充出现断层,死亡人数远高于补充兵力。
我看完这几个细节后,脑子里只剩两个字:碾压。
可问题是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碾压?
答案或许没那么复杂。
第一,俄罗斯现在的战争模式已经彻底从闪电战转向人海战。他们不再追求效率,而是靠人命+火炮双轮驱动,持续挤压乌克兰防线。
第二,乌克兰虽然也有伤亡,但他们的指挥结构更精简,后勤体系被北约支撑,加上大量智能化武器。一边是铁锹冲锋,一边是火眼金睛的精准打击,差距正在被拉大。
第三,俄罗斯国内的战斗动员其实是个表面繁荣。根据俄罗斯独立调查媒体Meduza的数据,2024年头三个月,俄国家征兵中心发出的召集令有30%以上被拒绝或逃避执行,很多人转向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避战。
从这些碎片拼起来,我越来越觉得,这不是一个打仗的国力对抗问题,而是一个体制下的生存问题。
你想,哪怕是一个普通俄罗斯家庭,现在也不得不去想:我家那口子如果被送上前线,他是死在解放乌克兰的宣传口号下,还是死在一场毫无胜算的对冲里?
这种思考,是压在太恐怖了这个评价背后的隐痛。
而乌克兰这边也没轻松。据基辅智库Razumkov中心5月发布的调研,尽管伤亡相对较小,但乌军士兵平均服役时间已经超过18个月,精神压力激增。有报告称,乌军前线士兵焦虑、失眠、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达到了61%。
也就是说,虽然伤亡人数上乌克兰占了优势,但在战争的整体负担上,没人是赢家。
这就是最让人揪心的部分。
我不敢说谁更惨,也不想拿人命做比较。但我越来越清楚一件事:外人越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战损比,现场就越像一座慢慢失温的熔炉。
现在卢比奥的这番话传开了,国内网络上一堆人在讨论是不是转折点到了。可我觉得,问题根本不在转不转折,而在于这种阵亡数字会被多久遗忘一次。
我问了三个朋友,他们都不看俄乌的新闻了。其中一个直接说,看了太久,看麻了,谁死都觉得遥远。
可那些在战场上的人,真的是遥远的吗?
一条伤亡数据的背后,是一个活人,一套房子,一张存折,和一个家庭的声音。
可惜证券炒股配资门户,在这场消耗战里,这些东西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了。 #热问计划#
发布于:江西省启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